文章轉自香港貿發局周訊: 品牌內銷稅務策略與法律保障
近年內地消費者對品牌貨品需求大幅增長,企業在中國市場創建品牌,必須清楚瞭解當中的稅務問題,及掌握有關法律等事宜,既方便計算成本,更能避免獨犯內地稅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有見及此,香港貿發局中小企服務中心早前邀請專家講解有關品牌進入內地的稅務策略及法律保障,以助業界打開中國市場。
國富浩華稅務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譚建國表示,品牌稅務優化對提高公司價值非常重要。一方面,內地消費者開始習慣選擇品牌產品;另方面,內地稅務機關對品牌和其他無形資產的稅務徵收,視為反避稅的一個重點。中國稅務頗為煩重,企業若不合理制定稅務策略,不但會多付稅項,公司盈利大打折扣,若疏忽策劃引致漏報,更會招致被追討欠稅。可見,良好的品牌稅務優化策略,將大大提高公司的價值。
他續稱,外部經濟環境正不斷改變,全球市場已變得一體化,資本、無形資產、商品貨物及勞務,自由流動頻繁,加上電子商貿的發展及商業模式不斷演變,令企業內部關聯性愈趨複雜,例如有企業把總部設在美國,研發部門設在亞洲或香港,生產基地則在內地等;也有美國大型連銷店為節省成本,把客戶電話服務中心設在印度等。
由於子公司散布全球,各地相互依賴日益緊密,面對這種關聯性日趨複雜,各地稅務機關相當關注。以內地稅局為例,除加強頒布法規、加強監控,也特別留意電子商貿的發展及無形資產流轉,同時會擴大反避稅範圍,如規定無償使用外國品牌需要繳稅等,建議港商多注意這方面的稅務風險。
對於香港公司收取特許權費是否需要徵稅,譚建國指出,按最新規定,香港公司收取其他香港公司特許權費,需要徵稅;但收取外國公司或國內公司特許權費,則按取得(Acquisition)和授予(Granting)許可或使用權的地點而定。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何樂摯律師以「品牌進入內地市場之法律保障」為題,在同一研討會講解商標權及「打假」程序。他舉例說,80年代初有著名美國公司開拓台灣市場,並將品牌轉為中文,及至80年代末,該品牌進軍內地市場,但沒有把中文商標註冊,後來被一間內地公司搶先成功註冊,並且被該內地公司反過來控告侵權,雖然首回合美方獲勝,但內地公司分別在北京等地提出訴訟,每次要求數百萬元賠償,單是律師費便累積過千萬元。樂摯認為,這例子充分說明,在進入內地市場前,需為品牌產權保護作好鋪排準備。
他指出,知識產權大體分為三類…. (全文閱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