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轉自《信報》專欄「有『橋』未為輸」
作者:江燕來 (www.innovisionhk.com)
「例遲。」
「講極都遲。」
「話極、鬧極都遲。」
在遲到心理學上,「例遲」可一般被稱作CL,即是:Chronically Late。做人、做事始終都是同一句,遲到「冇市場」。
沒有錯,某些人經常偶有遲到,可能有其苦衷、原因,甚至是難言之忍,但若然某人本身經常遲到,兼且藉口多多,反而把遲到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最後發現自己所做的例遲動作既「冇市場」,久而久之,更會變成社交或職場表現上的包袱。
損害個人品牌
相信平日在企業、學校、家庭以至日常的社會圈子,上司與下屬、教師與學生、父母與子女以至朋友之間等,一大磨擦每總離不開其中一方經常「玩遲到」,連帶令到周邊的人不但要經常呆等,影響到工作或事情的進度,更每每「阻住地球轉」,為別人帶來諸多阻礙或不便,而遲到者卻每每甚少會角色對調,好好易地而處。
為什麼有些人好像擁有特權般特別喜歡「玩遲到」,妄顧別人呆坐等你所浪費的時間和青春,相信箇中原因,總離不開以下幾點,包括:
1.沒有時間管理意識和技巧;
2.沒有自律和自我推動性;
3.沒有尊重別人的時間和感受;
4.沒有留意慣性遲到不但「累街坊」,最終也影響到自己的形象和發展機會;
5.沒有留意例遲的行為,每每是一些自己平日沒有太為意的反叛心理反射。
其實不守時是建立個人品牌(Personal Branding)的大忌,因為起初大家約法三章,講明大家要在什麼時間出現,若然其中某人不守之前的時間承諾或協定,在某程度上當然就是「爽約」,確實極容易失信於人,很容易影響到別人對自己的觀感和評價,尤其是影響到個人品牌的信譽或商譽。
令公信力盡失
以信譽而言,正所謂見微知著,一個人的可信度每每建基於某人出來做事,是否每每「下巴輕輕」,說就天下無敵,做就無心無力,皆因連自已的時管和自律能力也做不好,真的很難令別人把重要的事情或職務放心地交託自己去做。
在職場及商場上,絕大多數的企業和客戶也相當看重時管,尤其是員工及提供服務者經常「玩遲到」,會大大削弱某人或機構的商譽。
故此,預早一點、預鬆一些、以防萬一例遲、會遲 ,既是有效時管,也是個人品牌建立的重要竅門之一。
「遲到好過冇到」一度非常流行,但若果套用到職場或其他社交場合的話,經常遲到不但損害個人口碑或自我形象,久而久之,別人更會當自己「冇到」,皆因公信力盡失,給人留下「扮大姐、大爺」、「不守時」、「不尊重他人時間」、「不理大會遊戲規則」以至「不合作、不合群」等負面印象。
當然,「遲到」也可以有「遲大到」或「遲細到」之分,可是「遲就是遲」,若果某機構或他人一直把時管,尤其是把「遲到」看得極重的話,每每也有機會給別人「入位」,甚至是「斷正」地玩排斥或針對。
換言之,人與人的磨擦,不少時候也是因遲到而起,故此遲到確實「冇市場」,愈懂得執靚個人的時管表現和品牌形象,向「遲大到」或「遲細到」嚴厲說不,就是「出來行,減少要還」,減少給別人在背後說自己不是的極實用方法之一。
改變心理因素
當然,有不少人喜歡「玩遲到」,來來去去也可能是基於以下一些「遲到心理學」因素。故此,若要扭轉「例遲」的壞習慣,真的不能不向以下的「心理virus」對症下藥,例如:
1.心理上有點反叛,一向不太跟大隊或遊戲規則做事;
2.壞習慣成自然,約人總要遲些少或多多才覺安樂,甚至是理所當然;
3.怕預鬆、預早到,心理上好像蝕底了給別人或老闆般(尤其是勞資雙方一直關係緊張);
4.每次遲到也是藉口多多,歪理或大話連篇;
5.平日習慣了做事,趕頭趕命才倍覺快感, 因此在心理和行為上,習慣了例遲。
綜合而論,若要影響或推動別人不再例遲,最重要的是要令對方自省地知道後果,皆因「針刺到肉才知痛」 。故此罰錢、罰企這些「勁搞笑老橋」只能取得短期外來作用,被罰者可能未必認同或知道做錯了什麼,真正口服心服,尤其是對於「人要面,樹要皮」的成年人而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